热线电话:0512-57550106 13328053818
环保课堂
老鼠的生态学及防治技术
蟑螂生态学及防治技术
白蚁生态学及防治技术
消毒服务介绍
老鼠的生态学及防治技术  >>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老鼠的生态学及防治技术

老鼠的生态学及防制技术

第一节 老鼠的生态习性

城镇鼠害是一个十分严重的世界性问题,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基本上都受到了老鼠的危害,老鼠的在全球的总数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人类,大概是人类的4倍,因此对老鼠的了解就显的十分的重要,因为只有了解我们的对手我们才能更好的对它进行防制。

老鼠是属于啮齿目动物,目前大概有1687种,约占所有哺乳类现存种的40%以上,我中的啮齿类动物约180种,但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所分布的啮蹑动物种类也不尽相同。在广大城镇与人为关系最密切、危害最严重的啮蹑动物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

(一) 生活史

家栖鼠(主要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的生长发育很快,幼鼠出生的头2个月主要生活在窝内巢内,随后即跟随母鼠离巢活动。性成孰早,一般不到3个月,39个月龄是家栖鼠类一生中最活跃进的时期,随后活动能力逐渐减弱,18个月龄的个体即失去活动能力。褐家鼠和黄胸鼠的平均寿命为67个月,很少能超过2年,小家鼠的寿命更短,平均寿命大约为100天。家栖鼠类的繁殖力很强,主要表现在性成熟早,妊娠期短,分娩后可立即发情,全年大部时间都能繁殖,胎仔数多等。

(二)感觉(嗅觉、视觉、味觉、听觉、触觉)

家栖鼠类的感觉器官很发达,了解鼠类的触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能力,对拟订防治计划有很大的帮助。

1.嗅觉:老鼠的嗅觉器官很发达。可利用敏锐的嗅觉去寻食、求偶,并进行个体间的联系,包括识别熟悉的和陌生的个体,鼠类经常在活动的路线上留下尿和生殖分泌物,鼠类就沿着这些有特殊气味的路线活动,形成光滑的鼠道。

2.视觉:家栖鼠类已经适应夜视,对光线的强度的变化很敏感,但视力很差,老鼠是色盲的,所有的颜色对色盲的感觉都是灰色的,鼠类喜欢黄绿色,因为黄绿色对色盲的感觉是很明高的灰色。

3.味觉:鼠类敏锐的味觉给灭鼠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配制毒饵的粮食必须新鲜干净,灭鼠剂含量要准确均匀,否则容易引起拒食达不到的预期效果。

4.听觉:鼠类的听觉非常发达,能判断声音的来源,并可感知45千赫的超声波,鼠类本身也能发出超声波,幼鼠睁眼就靠发出的超声波和回音回巢。

5.触觉:家栖鼠类的触觉发达,在黑暗复杂的环境中凭借它在鼠道上奔跑。触须和体表的刚毛和地面、墙基及物体接触起到定位的作用,指导活动。

(三)活动能力(打洞、攀登、咬啮、游小和潜水)

1.打洞:黄胸鼠是善于打洞的动物,只要遇到泥土它即掘土打洞营巢,在没有其它场所可以隐藏时,黄胸鼠和小家鼠也会打洞。

2.攀登:三种家鼠都善于攀登,但黄胸鼠和小家鼠比褐家鼠更善于攀登,鼠类经常攀登砖墙和其它表面粗糙的物体,通常利用建筑之间的电线和管道做通道。

3.咬啮:家栖鼠类有一对非常坚硬锐利的门齿,大部分的建筑材料都遭到鼠类的破坏。

4.游水和潜水:三种家栖鼠都善于游泳,其中褐家鼠水性最好,褐家鼠可以补视为一种半水生的动物,喜生活在河岸溪流边、沼泽地带、下水道和水稻田中,常可能过马桶潜入建筑物内。在没有褐家鼠的地方,黄胸鼠也能下水道中生活。

(四)生态行为

1.活动周期:家栖鼠类主要在夜间活动,黄昏和黎明前有2个活动觅食高峰,这种活动的周期性会受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密度高或食物,密度或食物、水源短缺时,会迫使体弱和处于属地位的个体白天活动。

2.新物反应:两种在家鼠,特别是黄胸鼠,对环境中新出现的物体有恐惧的回避行为,小家鼠没有这种反应,喜欢接近新发现的目标。

3.惊疑性:鼠类对不良的经历会的深刻的记忆,在随后的行为上会回避这种引起不良经历的物体或场所。

4.栖息地:黄胸鼠喜栖息于高层隐蔽的场所,如屋顶、树和灌要丛上,地面喜生活在堆放垃圾和杂物堆的场所以及货场和下水道内,褐家鼠喜栖息于稳定潮湿的地方,鼠洞多建在屋基的周围垃圾堆道两旁路面下,另外地下室、墙基、下水道、船坞、港口码头,也是褐家鼠喜欢的栖息地,小家鼠喜栖息于干燥、食源近的场所,由于体形小,常在墙基、仓库、货物堆和保温层内打洞筑巢。

5.食物和饮水:家栖鼠类都是杂食动物,褐家鼠和黄胸鼠的食性很大,可吃各种谷物、肉类、水果、垃圾、动物粪便,小家鼠喜吃高蛋白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褐家鼠和黄胸鼠每日需饮小1530ml,缺水不能生存,小家鼠对水需求量很小。

6.活动范围:家栖鼠类的栖息场所 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因环境而异,褐家鼠和黄胸鼠有时一个晚上奔走100150m获取食物,但通常只在30余米范围内活动,小家鼠的活动范围只有几米,最长的活动距离也只有30余米。

7.记忆力:鼠类有敏锐的记忆力,能察觉环境的改变、新物体的出现和旧物体的消失。

8.探索行为:鼠类有强烈的探索行为。常常远离巢区去探索新的更好的栖息地。

9.迁移或移居:栖息地是鼠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一旦栖息地受到干扰或破坏,鼠类即会被迫迁移到其它地点。在温带,鼠类有季节性迁移,春季从室内迁移到田野,冬季又迁移回室内,高层和大型建筑物中鼠也有类似的迁移现象,例如,食品厂、饲料加工厂和旅馆酒店的黄胸鼠一年有几度的冷暖场所之间的迁移,灭鼠前扰乱鼠类的栖息地,会立即引发鼠类四周扩散,同样,一个局部地区彻底灭鼠或是鼠密度超过鼠容纳限量时,也会引起扩散迁移。

10.摄食行为:鼠类在探索环境的同时,也尝试环境中食物。开始时取食量很少,每次尝试时间的间隔较长,随取食量逐渐曾加,间隔时间也不断缩短,鼠类的这种摄食行为对毒饵灭鼠、特别是急性灭鼠剂的灭鼠造成很大的困难,鼠类摄食行为的另一种表现是搬拖食物,褐家鼠一天可以搬拖数公斤食物隐藏在洞内或其它隐蔽场所,灭鼠时最好用粉状或小颗粒的毒饵,以免被鼠类拖走。

(五)种群特征

家栖鼠类的种群,一般每年都有有季节性的波动,种群刻度在早春时最低,随着天气转暖及庄稼生长,在秋季又达到高峰。天气寒冷后又下降,呈单峰型,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夏季种群密度有一个低谷呈双峰型,同时出现季节性迁移,春夏由室内迁移到田野,秋冬又向室内迁移。

家栖鼠类种群大小是由鼠类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动力三个种群动力所决定的,鼠类的这些种群动力受自然环境、天敌和内斗争三种因素的限制。

种群自然环境主要包括食物来源,小和隐藏性等动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在城市,家栖鼠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储存的食物生活垃圾、粮食、饲料加工、仓库内鼠类的食物最为丰富,这些场所粮食、食品和饲料贮存的方法是鼠患存在与否和危害严惩程度的关键,垃圾是城市鼠类主要的食物来源,垃圾不仅为鼠类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而且也满足其对水的需求。

城市有许多鼠类的隐蔽场所,例如破旧的建筑和排水系统,一些新建筑物中的夹墙、暗道,各种生活设施的管道,沟渠,河岸、墙缝以及堆积建材和货物的场地,都是鼠类隐蔽和筑巢的场所。

天敌和疾病是鼠类死亡的主要原因 。家栖鼠类是大的天敌是人,也就是我们防治鼠患所采取的毒杀和捕杀。猫、狗作为家栖鼠类的天敌的作用越越埴得怀疑。城市养猫户和不养猫户之间鼠密度没有明显差异,许多鼠类的致病微生物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在鼠类种群中引起非常严重的兽疫流行,可使大批鼠类死亡,但是使用这些致病微生物灭鼠,会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不安全,灭鼠效果不好。

动物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远胜种间斗争。物种的最大敌人是同种而不是异种动物。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个体间对食物、水和生活空间等基本生存条件的竞争日益剧增,个体间的搏斗加剧导致死亡率的上升,也生率的下降,种群密度增高时,个体间大部分时间花在领地的防卫和争斗上,受伤的个体容易得病死亡,互相争斗也破坏了种群中从属个体的迁出。留下的个体由于内分泌的失调,繁殖力受到抑制,生存能力下降,在自然情况下种内斗争是一个重要的种群限制因素。

 

苏州虫管家环境保护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出格  苏icp备15028862号-1